close

為什麼我們會忘記那些我們讀過的書?

我們總會記得自己在哪裡讀這些書,或是他的封面長什麼樣子,但關於內容,卻總得花些時間才能想起。

 

-

  你很常記起自己是在哪裡閱讀的:在海灘的毛巾上,附近還有幾棵松樹;在遊樂園的階梯上;在你小公寓裡的小房間,你還記得從那裏可以聽到火車聲;在你熟悉的家裡的餐桌上。但是是什麼書、作者是誰、有什麼情節,你卻要花點心思才可能想起,即使你可能還記得那本書有紅色的封面,或那是本口袋書。

  也就是說, 我們記得的通常是閱讀時的身體感受。「我幾乎總是記得我當時在哪裡,也記得有書。我記得的都是物體本身。」《紐約時報》書評Paloma Paul在《大西洋》的報導中對Julie Beck表示。「我記得它的版本、記得它的封面,我甚至還能想起在哪裡買的、或誰給我的。我唯一不記得的是—也是最可怕的事—就是其他的一切。」「想到Malamud的故事集《魔桶》,浮現我腦海的是我在每個星期五上研究課前待著的咖啡廳,裡面那暖暖的陽光。雖然這好似欠缺了那些要緊的重點,不過這也有他的意義。 文學是有很多面向的,可以是難以闡述的組合物,是自然閃現的想法與情緒,也可以是被暫時控制的感官。在文學中存在多少自戀,又有多少註記是僅僅因為自己是誰、看著文章時想著什麼而劃下的?」Ian Criuch在《紐約客》的《閱讀及忘其所讀》中這麼寫道。

  有些比較幸運的人可以記住電影、影集及書籍的情節,但大部分的人,Beck寫到「就像你潛進滿水的浴缸,看著排水孔如何吞噬掉一切:最後浴缸只會剩下一層薄薄的水膜,沒有其他的了。」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,我們可以用所謂「遺忘曲線」來解釋,就是我們遺忘事情的速率。如果沒有持續複習, 我們學到新事物後算起24小時就是遺忘的最高峰,也就是說,一口氣讀完的書和一股腦兒吞下的系列書籍,都是很容易忘記的,因為大腦的復原記憶區根本來不及開始工作。

  事實上,那些一個禮拜讀一個篇章的人,能記得地比一天看一篇的人來得多。一次塞進大量內容往往更快遺忘,這是因為這時候只有工作記憶在運作,並沒有重複的動作,這種情況通常都可以這麼解釋。不過Beck也引用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員Jared Horvath的看法:「現在我們吸收訊息和娛樂的方式,改變了我們重視的記憶模式。」感謝網路的發達,Horvath認為復原記憶已經不如以往重要,取而代之的是認知記憶。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現況下,我們根本不需要去記住東西,這都拜網路所賜,當然還有它的老祖先們,像是書籍,卡帶和錄影帶。其實Sócrates(蘇格拉底)早就反對「使用文字」,因為作為一種外部記憶,文字將使得人們不再記憶。現在我們還能得知這個哲學家的想法及他對書面文的不情願,還得感謝他的弟子Platón(柏拉圖) ​​​​​,這些對話都是他以書面文字記下來的。​

  在《反對文學》中,身兼教授與散文作家的 Mikita Brottman,重新提到融合文學與記憶的偉大探索者Proust的著作《追憶似水年華》:「那些閱讀過的書籍並不會總與我們周遭的事物有所連結,但它其實忠心地與我們存在,並不時透過我們當下的感受與想法被察覺、被感知。」Brottman也引用了 Azar Nafisi 《在德黑蘭讀羅莉塔》的回憶:「如果聲音可以像葉子或蝴蝶一樣保存在書頁裡,我會說它們在我的《傲慢與偏見》裡,那是我讀過最富有聲音的著作,它們被藏在那裡,一片秋天的葉子、以及那陣防空警報聲。」這種與讀過但有時遺忘的書籍的關係,也解釋了藏書家記憶的存在。Brottman的著作(應該是Nafisi的著作,文章有誤)《在德黑蘭讀羅莉塔》完全屬於某種類型,這個類型還有他自己的名稱縮寫:Bob-book of books。

   Pamela Paul從17歲開始一直都帶著自己的書中書,再由她的這本日記寫成《我與Bob的生活-不完美的女主角帶著書中書,故事仍會繼續下去》,根據《金融時報》的文章表示,現在正是最適合藏書記憶的時刻,Lucy Scholes描述藏書記憶的特性: 「藏書記憶就像開放地邀請他人來自己的藏書櫃找書。這是一個對我本身、當然很顯然地對每個人都難以抗拒的提議。」在唐吉訶德裡,燒毀主角藏書的章節總是被認為是若有似無的在批評文學,也被當成唐吉訶德的起源,不過唐吉訶德內同樣也提到了他閱讀過的清單,所以也算是藏書記憶。把自己讀過的重要藏書收集起來的衝動讓Ismael Grasa寫出《秘密壯舉》,這本書在各個面向來說,都是一本文學札記。Alberto Manguel為這類書籍下了一個漂亮的定義,他在《打包我的圖書館》裡提到,作家與文學家們常常抱著一個疑問:文學在公民教育裡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?Lucy Scholes這麼回答:「若要探討生活與文學的共生關係,藏書記憶絕對是一個肯定的吶喊。」

(原文網址:

https://elpais.com/cultura/2018/07/20/actualidad/1532078628_609488.html)

arrow
arrow

    以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